About Us
  大約二千一百年前,司馬遷「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於茲(漢武帝),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撰成《史記》巨著。以歷史而言,帝王將相、公卿大夫之事蹟固不可少,處士、酷吏、遊俠、刺客、滑稽、貨殖亦皆有傳。這二、三千年前的人物,至今仍活生生地顯現在人們的眼前,完全是司馬遷以其獨到的眼光,詳實記錄,所以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泯滅。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建築「新竹公會堂」為1921 年日治時期所建成,配合館舍修繕,今年(2022)即將開館。為慶祝開館百年,並落實文化部李永得部長「三感一力」政策,計畫採訪、拍攝服務範圍北部九縣市內,資深傑出藝術家,進行史料蒐集整理、編輯出版品及影音資料,以推動生活美學與社會藝術教育發展,累積豐碩的臺灣藝術文化資產。

  葉于正博士過去長期服務於教育文化領域,以其恢弘器識、深厚學養,與卓越執行力,故能先後完成《燈塔學校》、《杏壇憶往》、《九穹天籟》、《尋找體育家》等重要作品,以表揚績優學校與教育人員,樹立崇高典範,有鑑於當代藝術、科技媒體及社會創新三大實驗平台,可有效展現近百歲之藝術典範人物與史蹟,賡績實踐「藝海揚芬-百年公會堂人物影像民族誌」計畫。

  新竹生活美學館立基北臺九縣市文化平權之平台及百年公會堂之精神,有鑑於卓犖不凡、才高藝絕的文化藝術家之生平事蹟、人生智慧和美學理念,或不顯揚於世,或恐將泯滅散佚,乃推動「藝海揚芬」計畫。繼去年訪問紀錄三位九旬藝壇前輩崇高典範的心路歷程與其生命故事,今年再續紀錄12位藝術前輩,都是一頁動人的詩篇,如同二千一百年前問世的史記列傳。匯集一頁頁光彩動人的詩篇,將成為閃耀無比光芒的當代藝術史冊。在北部臺灣藝文領域,帶領社會大眾發現並創作藝術之美,安頓世人心靈的寧靜,和散發悠遠美學的芬芳。
Curator's Words
  《藝海揚芬-百年公會堂人物影像民族誌》計畫,係為慶祝公會堂開館百年而主張,並落實文化部「三感一力」政策,本館自110年起啟動「藝海揚芬─百年公會堂人物影像民族誌」實驗計畫,透過資料蒐集、整理、編印成冊及錄製影音等方法,保存前輩藝術家創作精神與軌跡,希望捲動青春風景與共鳴鎏金歲月,不分四季、不分年紀、不分您我、不分場域,均能向三位藝術家致敬,並效法終身學習精神。

  計畫名稱為計畫主持人鄭飄所命名,內容採用國立清華大學林志成教授之行動智慧理念架構,引入科塔克 (Kottak)民族誌研究方法有以下切入點,執行「藝海揚芬」計畫,屬於影像民族誌方法論,111年本考量推動生活美學及區域平衡發展,函請北臺灣九縣市文化局處提供轄內推薦名單,經過嚴謹專家會議,以文化平權視角出發,蒐羅各專業領域之資深藝術家豐富典藏內容,邀請鄭飄、姜信淇、吳聲淼及葉敏芳等四位專家組成輔導團,形構信實度高的影像深度與溫度。採訪、拍攝服務範圍北部九縣市內接近九十歲左右之資深傑出藝術家,進行史料蒐集整理、編輯出版品及影音資料,為百年公會堂留下動人的人物影像民族誌,驅動社會創新。
Film
Committee's Word